俄罗斯坚持原苏联的什么政策 俄罗斯政策历史

目录导航:

  1. 俄罗斯坚持原苏联的什么政策
  2. 1918年到1921年,苏俄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3. 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
  4. 俄罗斯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5. 1918年苏联采取的非常措施
  6. 列举古代世界三次改革及重要意义
俄罗斯坚持原苏联的什么政策

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是其国内政策的对外延续。作为原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多次宣称要处理好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是其外交的第一位问题。事实也是如此。在俄罗斯作为独立国家出现的一年多来一直投入相当多的精力调整同独联体成员国的关系,力图解决好这个刚刚由于原苏联的解体而由内政转变为外交的问题。

但是,俄罗斯从来没有忽视独联体以外的国际交往。同解体以前的苏联相比,其对外政策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同时,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俄外交部长也公开表示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方针同苏联最近几年奉行的对外政策会有很大的不同。

所谓原苏联最近几年所奉行的对外政策,是指1985年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所制定和推行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摆脱了意识形态的重负,开始把国家现实利益摆在突出地位。俄罗斯之所以基本沿袭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不是偶然的,一是因为俄罗斯作为原苏联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继承者,两者的基本利益相同;二是俄罗斯的主要领导人与原苏联主要领导人在国际问题上并无大的歧见,两者的思想体系相同。但是由于国际地位和地域政治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国内越来越恶化的经济形势,俄罗斯不再像原苏联那样注重国家的政治影响,而优先考虑的是使国家的外交活动服务于正常的经济利益。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同西方的一体化,同西方国家结成盟友,树立俄罗斯的大国新地位,以在世界上重新发挥大国的作用。因此,俄把美国、西欧和日本放在外交最优先的地位,以便从外围进入西方的核心。1992年6月中旬到7月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俄总统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和在慕尼黑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期间与他们进行了会晤。这些举动都表明了俄对外关系的目标。

1918年到1921年,苏俄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在1921年,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经济的限制和超越了当时苏俄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又导致政治危机.农民起义和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使得布尔什维克党必须迅速制定新的经济政策.

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苏俄的国情,1921年3月21日的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通过了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先前施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

1、背景:1921年初,国内战争结束。

苏俄取得了胜利,然而它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根据列宁的报告,决定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2、内容: (1)实行粮食税,税后余粮由农民自行支配; (2)采取租让制与租赁制等方式,把外国资本与私人资本重新引入国有企业,并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自由贸易; (3)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为标准的劳动报酬级差制。

俄罗斯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俄罗斯的法律法规强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强调公民的社会属性而不是民族属性;

淡化民族意识,不再强化民族特征和强化民族差别,不要求公民确定自己的民族归属。

苏联时代设置的原有民族共和国与自治区、州等为权利平等的联邦主体,虽然由于历史惯性,原有的民族共和国仍然享有较大的权力,但随着俄罗斯政府通过法律修正进行不断调整,这种现象正在逐步消除。

第一,现俄联邦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统一,对统一国家的认同感的培养。在俄罗斯联邦民族政策构想等文件中强调国家的统一与完整,并对原苏联宪法中“民族自决权”的内容进行取消。

第二,现俄的民族政策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团结的基础上的民族关系,为淡化俄公民的民族意识;淡化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取消公民确定自己民族归属的要求。自1934年起苏联取消了关于证件上登记民族属性的做法,证件只证明其国籍属性。

第三,重新界定民族的概念。以往苏联的“民族”概念起源于西方,而把民族地位上升到政治地位这是不合理,也不科学的。

第四,对北方原住民、人数较少民族的居民,俄政府加强其保护。针对生活在远东、西伯利亚和欧洲北部地区,并且人数在 5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和原住民,俄政府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第五,调整管理民族问题的机构。2000年5月普京把俄联邦联邦民族事务部改为俄罗斯联邦联邦事务、民族及移民政策事务部,2001年10月16日普京颁布总统令又把该部撤销,俄联邦内务部、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和俄联邦经济发展与贸易部接替其职能。

因此,在俄联邦政府制定的新民族政策的实施下,俄罗斯基本解决了民族分离和国家分裂的问题,国家的认同感增强,今天的大多数俄罗斯人不再像苏联时期那样首先认同自己的民族属性,而是首先认同的是他们的国家属性。

1918年苏联采取的非常措施

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

措施:农产品方面:采取余粮收集制,涉及到各种农产品。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工会派出征粮队收集农产品时,付给农民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少量工业品;

工业方面: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商品方面: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1918年11月决定取消私人商业,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组织供应。随着产品日渐缺乏和物价不断上涨,政府实行凭证供应。根据阶级和年龄的差别,规定不同口粮标准。后来对儿童和全体工人职员免费供应面包和日用品。货币依然存在,但其作用受到极大限制。

劳动方面: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背景: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因此采取这一系列的临时经济政策。

列举古代世界三次改革及重要意义


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以其威望和功绩当选为雅典城邦的“执政兼仲裁”(“首席执政官”),开始进行具有宪政意义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运动。

克利斯提尼改革。克利斯提尼在公元前525~前524年任雅典首席执政官。公元前508年,他联合平民通过公民大会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并达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1.商殃变法:

内容:(1)废井田、开阡陌; (2)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3)建立县制

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变革.

作用:使秦国变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通过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秦国得以确立.

2.王安石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改变贫弱局面

内容: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农田水利法 ⑤将兵法 ⑥保甲法.

作用:使生产发展,国库充实,军力增强,起了一定程度的富国起了富国强兵作用.

失败原因:大官僚大地主的激烈反对;宋神宗的动摇;内部的分裂.

3.孝文帝改革

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原因: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内容:(1)迁都洛阳,(2)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和律法治理国家.

意义:通过改革,鲜卑族与汉族迅速融为一体,北方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共同启示:1,正确的改革能促进国家发展进步;2,改革很可能会面对巨大阻力,会付出巨大牺牲;3,改革需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